浮生六记共有六卷,如今仅存四卷, 而"浮生"一名来自李太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名句"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主要是围绕作者沈复与夫人陈芸的闲情逸事, 如闺房之乐,诗酒之乐,游玩之乐等等.

1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一主要描写的是沈复与陈芸幼时相识,青年婚后为欢之事. 因为作者伉俪和读者我都是青年, 虽说相隔二百多年,也不免会有诸多相似之处,读来也会有许多有趣之事.

卷一读起来最大的感受,以现在流行语说就是, 沈复和陈芸这俩小青年在疯狂"撒狗粮, 秀恩爱",字里行眼,情深不禁跃然于纸上.

卷一都是种种日常趣事,印象深刻, 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我便挑几处与大家分享:

1.1 深夜煮粥

沈复十三岁时,陈芸堂姐嫁人,沈复随母亲同去观礼,当日送嫁回城已经深夜了,沈复肚子饿了想找吃的,家中老妪给沈复做枣脯,沈复嫌太甜,然后淑姐(陈芸)把沈复悄悄带到自己的房间,拿出自己的热粥和小菜给沈复吃.

这个时候陈芸堂兄芸衡在门外叫唤陈芸,让她快点出来. 陈芸答道,我太累了,要休息了.

怎知玉衡推门而入, 发现我在吃粥. 就笑着对陈芸说,之前我问你还有没有粥,你说吃完了, 原来你是留给自己的丈夫呢.

陈芸觉得非常害羞,大家都在哗笑. 我也闹小孩子脾气,和老妪先回家了.(原来两个小青年青梅竹马,早已暗生情愫)

1.2 女着男装行庙会

离沈复家不远处,有一个名为洞庭君祠的庙,每逢神诞,热闹非凡,按照沈复自己的描述, 花光灯影,宝鼎香浮,若龙宫夜宴.

这么热闹的场景,沈复自然回家对妻子讲述,陈芸叹息道,可惜我不是男子阿,去不了呢.

沈复出了个主意, 你穿我的衣服,戴我的帽子,女扮男装就可以啦(这年青人真会玩).

在庙中游玩的时候,都没有人认出陈芸是女子,旁人问沈复这是何人的时候,沈复说这是我表弟呢(真的皮).

最后走到庙庆负责人家眷坐的地方的时候,陈芸上去攀谈,不自觉地把手放到了一位年青妇人的肩上, 然后旁边的侍女怒而起,斥骂道:“哪里来的狂徒呢,竟然在这里非礼人”.

眼看局势就要控制不住,陈芸把帽子一脱,头发一甩(这个动作是我脑补的), 示意道, 我也是女子呢. 大家都惊呆了,而后转怒为欢(感觉陈芸真的会玩, 也率性)

1.3 见湖生情, 与妓同饮

沈复父亲朋友病逝,沈复奉父命前去吊唁,途径太湖.

而陈芸想要去见识一下太湖风光,就找了个借口和沈复一起乘船前去,见到太湖时直呼:“此太湖耶?今得见天地之宽, 不虚此生矣!想闺中人有终身不能见此者”(感觉有点心酸, 两百年前的女子竟可能终身不得见此景).

归途中,沈复,陈芸与船家女素云共饮, 乘兴而来,大醉而归.

后来沈复朋友的夫人对陈芸说,听说前几天你老公和两个妓女在船上饮酒,你知道不. 陈芸回答到,其中一个就是我呢,然后将事情始末告诉这位夫人.

1.4 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诸如此类趣事还有许多, 如陈芸为沈复纳妾之类的,而沈复和陈芸耳鬢相磨,亲如形影之情言语尚不能尽述,只觉得羡杀旁人(看两百多年前的年轻夫妻秀恩爱,感觉非常有趣)

只是卷一回忆欢乐之趣事时,时常会有"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真所谓乐极灾生, 亦是白头不终之兆"之类的话语,让人惴惴不安,知道佳人终究会陨落。

正应了柳三变那句"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2 卷二 闲情记趣

这卷主要是作者平时闲情时的活动, 比如种花, 对对子之类.

因为个人对这些山水盘栽, 吟诗作文这些文人墨客活动兴趣不大, 所以蜻蜓点水地阅读了这一卷. 这卷有一段名句, 出现在了中学课本上:

1
2
3
4
5
余忆童稚时, 能张口对日, 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 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其冲烟飞鸣, 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 花台小草丛杂处, 常蹲其身, 使与台齐, 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 怡得自得.

记得当初上学的时候还背这篇文章, 情景还历历在目, 文章还记得大部分, 但是一切都已事是人非.

3 卷三 坎坷记愁

这卷的内容从标题都可以看出来, 基本就是惨.

按照作者的描述, 有如下的惨事:

  1. 沈复父亲因为误会妻子识字, 却不愿意为沈复母亲写信, 导致父亲很生气(怒). 实际是母亲不让芸写信, 芸怕影响和母亲关系, 就没有向父亲辨解, 也阻止了沈复去辨解.(感觉沈复为自已的懦弱甩锅)
  2. 父亲想要找小老婆, 芸就为父亲寻小老婆, 被母亲知道后, 母亲也对芸不满了.
  3. 沈复弟弟启堂让嫂子作担保借钱, 然后被父亲发现了, 询问弟弟详情, 弟弟甩锅说什么都不知道. 然后父亲大怒(怒甚), 就要沈复赶妻子出门, 还骂了沈复一顿.(感觉这父亲也太激动了, 莫非是因为芸为他找小老婆的事情被大老婆知道了? 小儿子说不知道就是没有借錢?)
  4. 芸的弟弟去世了, 妈妈也去世了
  5. 芸的病情因为种种事情开始恶化.
  6. 沈复也友人借钱作担保, 然后友人就跑了, 沈复作为担保人, 理所当然地被追债.
  7. 在家的时候被上门追债, 妻子的友人华氏恰好也派人上门找芸. 沈复老爸又生气了, 以为这是憨园(妓女)的人, 把沈复又骂了一顿, 说芸不守妇道, 和妓女结交, balabala.(人家芸和憨园交往是在为你儿子找老婆啊)
  8. 经过这么多的破事之后, 芸决定去朋友华氏处养病. 跑路怕被追债的人发现, 只能未亮就走. 这时还有一对子女未曾安置好, 然后草率地把女青君嫁人作童养媳, 子逢森安置在沈复父亲家中.
  9. 到了朋友家中, 沈复想要做点事, 又没錢, 就打算去找堂姐夫追债, 一番波折之后, 只追回20两, 途中还差点没钱吃饭, 住店.
  10. 在芸身体好得差不多之后, 离开了朋友家, 去了沈复工作的地方, 华氏还送芸一个仆人, 名为阿双, 过了不久, 沈复就被裁员了. 沈复只好再去讨债, 最后讨得25两.
  11. 芸在沈复讨债回来之后, 病情急转直下, 最后说完一番遗言后, 溘然长往, 香消玉殒.
  12. 芸死后, 沈复扶棺归家, 能被弟弟忽悠去了扬州. 后来, 收到儿子的信: 父亲病重, 沈复还担心父亲还在生气, 不知道应不应该回去. 然后, 很快就收到父亲的死讯.
  13. 被弟弟排挤出家门, 没拿到一分遗产, 与儿子逢森吿别, 只身去四川. 半年后收到女儿来信, 儿子逢森去世.

卷一曾经透露,陈芸与沈复终难厮守, 但是这卷看来, 相守23年, 也堪算白头偕半老, 终究比纳兰容若与妻子卢氏相爱3年之后, 妻子因病香消玉殒来得要好.

纳兰的悼念妻子卢氏的诸多诗词, 也不禁令人为之叹息. 沈复与陈芸相守半生, 着实不算乐极生悲. 纳兰的悼念词也真的是让人看得悲从中来: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或者说这种事不能比惨)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致陈芸.

沈复对陈芸的确是位贴心丈夫, 但是却不是一位好丈夫, 因为他不能保护好自已的妻子, 更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子女, 逢森的早逝沈复绝对是有责任, 可真算是位"渣父".

4 卷四 浪游记快

顾名思义, 这卷的内容就是沈复浪浪浪, 各种游玩, 观赏.

各种活动诸如: - 沈复15岁时, 去寻觅名妓苏小小之墓, 初时只是斗丘黄土, 在乾隆询问过之后, 苏小小之墓日渐隆重, 吊古骚人可轻易寻至.

年幼的沈复感慨到: 余思古来烈魄忠魂湮没不传者,因不可胜数, 即传而不久者, 亦不为少; 小小一名妓耳, 自南齐至今, 尽人而知之, 此殆灵气所钟, 为湖山点缀耶? (我觉得是因为文人骚客都是男的, 喜欢名妓多于豪杰是合理的, 是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 有李白的诗为证: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 幼时从师在春和景明之际扫墓同游, 挖竹笋, 作羹汤, 游水洞, 不亦乐乎.

  • 少时与思斋先生共赴寒山登高,与知己鸿干四处闲玩, 更被人认为是风水先生, 是来找墓地的.

    凡所种种, 不一而足. 卷四中沈复游山玩水, 有时写的是山水, 有时写的还是山水, 只不过里头指的却是人世间。

    如登石镜山的时候, 有感于山中僻庵的小沙弥吃了肉馒头后拉肚子, 跟同仁说到:“作和尚者, 必居此等僻地, 终身不见不闻, 或可修养静. 若吾乡之虎丘山, 终日目所见者妖童艳妓,耳所听者弦索笙歌, 鼻所闻者佳肴美酒, 安得身如枯木, 心如死灰哉?” (我觉得嘛, 这种只是初级高僧的修炼方式, 抵抗诱惑的方式只是去个没有诱惑的地方. 真正经得起考验的高僧应该是经得住繁华, 耐得住寂寞, 所谓酒肉穿过, 佛祖心中留嘛)

    卷四中还有大段篇幅描写的是去我大广东嫖妓的事(文人墨客都这么骚的么?), 嫖妓的时候嫌弃本地妓女异服, 就喜欢扬帮妓女, 还把妓女带回住所,导致被人敲诈,要跑路, 后面嫖妓还嫖出了自豪感,觉得每个妓女都喜欢我. 原文如此说道:

    余则惟喜儿一人. 偶独往, 或小酌于平台,或清淡于寮内, 不令唱歌, 不强多饮, 温存体恤, 一艇怡然. 邻妓皆羡之. 有空闲无客者, 知余在寮, 必来相访. 合帮之妓无一不识. 每上其艇, 呼余声不绝. 余亦左顾右盼, 应接不暇,此虽挥霍万金所不能致者.(看来沈复嫖出了境界)

    后来沈复他爹不允许沈复再来广东, 沈复知道喜儿为他的离开伤心不已, 几寻短见, 沈复感慨到 “半年一觉扬帮梦, 赢得花船薄倖名”(我还是觉得他在炫耀)

5 总结

仅存的四卷已经读完了, 最大的感受是沈复夫人陈芸的风采, 着实令人神往. 难怪林语堂先生会说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也诚非过誉.

所以私以为卷一的闺房记乐才是全书的精华, 至于沈复的浪游记快和闲情记趣, 因为我个人对这些内容不甚感兴趣, 所以只是浮光掠影地过了一遍.

最后, 既然是以李白的"而浮生如梦, 为欢几何"一诗开始的, 那就以这首诗结束吧: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