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最近读完了《追风筝的人》这部书,这部书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一种时代史诗的感觉。后来终于想起,这种时代史诗的感觉《霸王别姬》也有过

2 兄弟情

《追风筝的人》前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描写哈桑和阿米尔的活动,两个孩童每日的游戏,只有他们两个人,一个哈扎拉男孩和一个普什图男孩,亲密无间。通过阿米尔对孩童时和哈桑游戏的会议,即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的感情,也披露 昔日的阿富汗是那般的安静祥和。他们之间最激动兴奋的活动就是斗风筝:用自己的风筝割断别人风筝线,最后幸存者获胜,追到割下的风筝会成为荣耀的战利品。而阿米尔是斗风筝的好手,哈桑是追风筝的好手,真的是注定的伙伴。

3 突变

历史上存在无数的种族冲突,有的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有的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比如美国当初的黑人和白人,比如阿富汗的哈扎拉人和普什图人;甚至还有我无法理解的教派争端,如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冲突。正如哈桑和阿米尔的亲密,在自诩的 “卫道者"眼中既是原罪。正是这样的原罪,导致哈桑在阿米尔赢得喀布尔风筝大赛之后,奋力追着阿米尔的战利品的时候,“卫道者"阿塞夫侵犯了哈桑,目睹一切的阿米尔选择了避让,背叛了那个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的男孩。这事成为阿米尔 以后的梦魇,也成为阿米尔和哈桑破裂的导火索。对不起一个人,心存愧疚,难道最好的方式是永远不见被自己所负之人?眼不见为净?

孩童关系发生突变的时候,阿富汗国家形势也发生了突变:苏联入侵阿富汗,开始了对阿富汗16年之久的征伐。我自己也曾查阅资料,还是无法明白为什么苏联要入侵阿富汗,对我而言只是心存疑惑的事,对阿富汗人民来说,就是苦难的来源。 喀布尔曾经的风筝,歌谣,烤羊羔,如今变成了地雷,坦克,火箭炮,阿富汗的人民的遭遇,不禁让我想起当初的日本铁蹄下中国,真的是宁为太平犬,毋为乱世人

篇中多次提到的羔羊意象,如影片《沉默的羔羊》那样,成为主角心中的梦魇。那羔羊被杀前的眼神,那迫在眉睫的厄运,是为了某个崇高的目的。而后的阿富汗人民都成为了羔羊,或许这是真主的安排的磨练,或许这样的想法能稍稍欢慰那些饱经磨难的心,或许…

4 赎罪之路

二人关系突变之后,哈桑和父亲离开了喀布尔,阿米尔和父亲也因为国家的突变离开了阿富汗,辗转之后去了美国。阿米尔若干年后在美国求学,娶妻,立业,而后父亲离世,时间慢慢向前走,平淡而甜蜜。直到阿拉辛的一通电话,将阿米尔拉回了那个 记忆中苦难的祖国,阿拉辛的话:

来吧,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就这样阿米尔走上了赎罪之路,为自己对哈桑曾经的懦弱赎罪,也为父亲的欺骗赎罪-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父亲背叛了阿里。而后,“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因为自己的忠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后面就是阿米尔拯救哈桑儿子索拉博,拯救曾经的自己的事情了

5 时代史诗

以前的阿富汗,只是新闻上的一处地名,经常伴随着爆炸和恐怖袭击。而《追风筝的人》让我意识到,这也是一片有血有肉,曾经有过欢声笑语的土地,而战争带走了一切,从苏联,到塔利班,再到美国,战火无情的肆虐着那片充满苦难的土地。

《追风筝的人》给我的那种熟悉的感觉,《霸王别姬》也曾有过,写的是程蝶衣和段小楼两个戏子的故事,说的却是整个20世纪风云变幻的中国,从清朝到民国,日本人也来了,而后战争结束,但却不代表河清海晏,毕竟塔利班也带来过和平,也被当作过英雄。

好的作品总是有共通之处的,总是能触动人心,正如最好的战争电影总是反战的,人文关怀总是可以引起共鸣,读过《追风筝的人》虽未令我潸然泪下,但也感人至深。篇末的阿米尔为索拉博追到风筝,也追到那个期许的自己,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他找到了.

6 那些直达人心的句子

  •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不只是一份诺言)
  • 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没想到,阿米尔少爷成为湖里的鬼怪)
  • 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
  • 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
  • 我们生活的喀布尔是个奇怪的地方,在那儿,有些事情比真相更重要
qrcode_gh_e06d750e626f_1.jpg 公号同步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