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
落地加拿大已经大半个月了,也开始工作了,心情也从期待,紧张,忐忑,彷徨,兴奋到现在逐渐平静下来。
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使用不一样的货币,说不一样的语言,过不一样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一切如初生婴儿一般,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
现在就来分享下我与加拿大之初体验。
2 衣
出发前,在广东的天气都快接近30度,在家的我已经把拖鞋,短裤都已经穿起来了。
虽然我所在的城市已经是加拿大的最南端,但我落地加拿大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冷。
看了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温度只有5度,还刮起了风。
落地之后,我的穿着从短裤变成了棉衣,只是我穿着行李箱拿出来的棉衣都觉得冷,怎么看到街上的行人只穿了个薄外套或者夹克,都丝毫没有寒意。
天气太冷,以至于我都无法出门跑步了。
除去冷之外,温哥华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多雨,所以温哥华(Vancouver)也被称为是雨哥华(Raincouver),之前还遇到下冰雹:
后来,我发现,无论大太阳还是下雨,温哥华本地人都不打伞。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他们的衣服是防水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们的裤子防水么?
2.1 地理位置
家人开始总会很疑惑,为什么我说我去的城市是温哥华(Vancouver), 他们看到我的定位叫列治文/列士满(Richmond), 我不会去错地方,进了传销窝吧。
所谓的温哥华一般指的是大温哥华地区(Greater Vancouver), 或温哥华都会区(Metro Vancouver), 是指温哥华市和周围的卫星城组成的都会区,约等于粤港澳大湾区,但是不同城市之间的距离就小很多了,大体与广州和佛山类似。
对这些大温城市的「刻板」印象:
- Vancouver(温哥华):真-温哥华,大温地区唯一的「城里(downtown)」, CBD,潮牌夜店与流浪汉所在地。
- North Vancouver(北温):风景好,本地人居多。
- West Vancouver(西温): 巨富聚居,豪宅云集之地,俞敏洪家就在温西。
- Burnaby(巴拿比):地理位置处于大温中心,有BC省最大的购物中心,新城区。
- Surrey(索里):印度族裔聚居之地,治安较差。
- Richmond(列治文):华人聚居之地,目测50%以上都是华裔。白人在这里,算是「外国人」,被华裔移民戏称为「老家」。
3 食
因为我有一个挑剔的广东胃,来之前,我还担心来到加拿大之后不适应,只能委屈我的胃消化薯条,炸鸡,汉堡了。
没有想到 Richmond 被誉为北美最多中国美食的城市(另外一个可能是多伦多)。
3.1 酒楼
这里遍地写满繁体中文的饭店和酒楼,再上服务员的粤语招待,让我有种身处香港的错觉。
而饭菜品尝下来,这里的店的水准和味道,可谓吊打深圳(深圳能有什么好吃,就随处可见的椰子鸡),估摸能比得上广州。当然,只是味道,价格要贵很多。
Richmond 饭菜虽美味,但北美有个我至今也难以适应的风俗:给小费。
加拿大的小费还是税后的,一般要给个15%. 只能默默地为国内的服务业从业者哀叹下,国内人工真廉价。
3.2 做饭
酒楼饭店虽多,但总不能天天下馆子,所以就需要拿出我多年的「煮饭公」经验了。
而住处1km内,就有华人超市「大统华」和香港风格的菜市场,我平时在国内用到的酱料和厨具,在 Richmond 的菜市场都能买到,甚至包括盐焗鸡粉和磨刀石,着实有点离谱。
因为有这样的便利条件,我就能吃到有家味道的饭菜:
回公司办公时,因为公司在温哥华市中心,附近真的只有汉堡和炸鸡,就一定要自己带饭了。
不过,公司办公楼外的风景着实很不错:
4 住
4.1 选择
新到一个城市,最重要就是要找到住处,有个可落脚的窝。
之前做过攻略,预期是住在 Richmond 或者Burnaby,为了实地考察究竟哪里更宜居,我通过酒店和Airbnb 民宿,把Vancouver 市中心, Richmond, Burnaby都住了两天,得出的结论是:
- Vancouver downtown: 又贵,又小,流浪汉又多,附近又没有便利的生活设施
- Burnaby: 环境虽好,多公寓,但是附近没有便利的生活设施,如果没有车,购物,买菜都不方便。
- Richmond: 好吃的多,生活设施方便,但距离市中心稍远,通勤时间略长。
权衡利弊之后,最后毫无悬念地选择住在了 Richmond.
4.2 租售比
租房时,从网站上浏览温哥华租金历史的变化趋势,看到这两年的租金翻了一倍。
一个两室的房子,如果靠近天车站和超市,基本都要3000加元,通货膨胀压力太大,真的吃不消。
从深圳来的人,难免会对房价感兴趣,就看了一下住处附近的房价。
温哥华西靠大海,北朝雪山,身处加国最南边,气温宜人,风景好又宜居,所以温哥华的房价一直高居加国前茅。兼之这两年房价又猛涨,已经到了让普通人咋舌的地步了。
只不过加币兑换人民币,汇率是1:5,如果温哥华的房价以人民币换算过来,还是比不上深圳。
不知道这是否值得深圳人民骄傲呢。
4.3 租房条件
和国内租房,房子基础家居齐全,能够「拎包入住」的情况不同,北美租房的「标配」是只有房屋一间,家居,床垫等都需要自行采购。
有家居配置的反而是「高配」,幸运的是,我和舍友找到这样的房子恰好是「高配」,房东也是位很nice 的女士。
此外,与国内租房只需要签租房合同,按时交租不同,在加拿大租房还需要额外提供相当多的信息:
- credit history, 房东用来审核租房是否有不良的信用纪录,毕竟这里是个信用社会。而我初来乍到,信用卡都还没有,自然就没有credit history, 所以就需要交半个月的押金。
- 工作offer 和收入证明,证明是有稳定收入的。
- 护照原件。
- 验资,提供存款纪录,证明可支付三个月的房租
额外提供更多的信息,也换来了相应的法律保障。
法律规定了房东一年的租金涨价幅度不能超过通货膨胀的水平,如果租房选择继续次年续租,租金最高涨幅2%。就不会出现腾讯员工尊享「12折」租房优惠的情况。
如果房东想要给房子大幅涨租金,唯一的方法应该是等租房合同到期,选择不续租,然后加租金再次出租。
5 行
就公共交通设施的便利程度,与广州或深圳相比,温哥华真的算是「大农村」,或者整个北美都是大农村。
与广州密布全城,甚至跨城的地铁相比,温哥华只有短短的几条地上铁线路(这里的地上铁,称为天车(skytrain)),搭乘公共交通出行相当不便,所以买车是必然的选择。
不过想来也合理,毕竟加拿大地广人稀,如果要建设公共交通设施,覆盖面小了,受惠人群有限;覆盖面大,成本也大限上升,但人流量的上限也就在这里,投入产出比太低。
像广州地铁的「死亡3号线」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在加国出现的,毕竟这里的自行车都能扛到天车里面去,可见人流量之稀疏。
但因为我还没有加国的驾照,要通勤方便的话,只能选择住在天车站附近,通过11号车和天车换乘。
5.1 高速
因为需要采购生活必备品,没有车着实不便,我们就租了个车,由有北美生活经验的舍友来开车,开到Burnaby 去采购。
开着开着,导航就说顺着高速走,我很奇怪,问舍友,我们上高速了么?我怎么没有看到收费站。
舍友科普到,这里的高速是没有收费站的,并且超速是不能使用摄像头抓拍的,是不算的。
如果要抓超速,只能由警察现场拿测速仪「人赃俱获」,并开罚单。所以这里的高速限速90km/h, 但是大家都开得很快。
话音刚落,就看到路边有位警察拿测速仪如雕塑般在太阳底下一动不动,现场教学,吓了我一跳,这位警察真的是辛苦了。
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逃学威龙2》里面,星爷去当交通警察,拿着相机拍照的画面。难怪星爷要蹲点测速了:
顺便感叹一下,北美的地是真的多,宜家在 Burnaby 的店,开得像个城堡一样大:
5.2 过马路
我预想到会遇到很多状况,但是我没有预想到,过马路我都要学。
加国马路上的绿灯亮的时候,相同方向斑马线的灯却不一定会绿起来。
以致于我等了5分钟的灯,从路上的红灯等到绿灯,再转回红灯,都没有看到斑马线的灯绿起来,我还在想,这路口的灯是坏了嘛?
直到后来有位行人加入等待的行列,按了信号灯上的一个装置,信号灯过了一会才绿了起来。
个人猜想,是因为加国地广人稀,并不一定有那么多的人要过马路,为了提高车的通行速度,如果没有行人显式标识要过马路,就不需要提醒司机,有人要过马路,再提醒司机。
6 钱
6.1 支付方式
在国内,已经习惯了不带钱包,只带手机出门。
但在加国,除去部分华人超市与市场,基本看不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家国内常见三方支付的身影,只能使用现金或信用卡,部分商家还支持Apple Pay
刚开始时,就试过延续国内的习惯,出门吃饭没有带钱包,只能到店里后,又走回去拿钱包的情况。
作为之前在微信支付的打工人,很自然地会去思考,为什么像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三方支付没有在加国流行起来。
观察下来,发现加国的POS机刷卡服务非常发达,无论是普通的快餐店,还是城里的商场,无一例外,都支持刷储蓄卡或者信用卡。
消费者只需要拿卡贴近一下机器,滴一下,就能完成付款,体验比微信支付扫码还方便;如果是消费金额较大,就需要输入密码进行支付。
除去pos刷卡体系完善外,像加拿大这样的北美国家,是建立在信用卡体系上的信用社会。前面提到的credit history 会和你的信用卡记录挂钩,也就是说,信用卡消费在加国不仅是一种支付方式,也是一种建立信用的途径。
而信用卡,在国内,还只是一种超前消费的支付方式。
对于有消费力,不需要透支的消费者而言,使用信用卡和储蓄卡并没有差别,信用卡积分也没有用处。
而国内因为此前金融业发展落后于北美,pos 刷卡远没有北美普及,而通过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相当于直接跳过了pos 机普及的过程,直接信息化。
所以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发展是契合了中国的现状的弯道超车,但国外发达的pos 刷卡体系,也没有引进微信支付这样的三方支付方式的诉求,也难怪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北美出海不顺利。
6.2 货币
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就是,加拿大现在还在使用硬币,硬币金额由大到小分别是:2元,1元,50分,25分,10分,5分。
而除了2元外,其他的硬币都没有写数字,像我这样开始不熟悉硬币的话,要盯着硬币看很久,才能找到5 cents, 或者 25 cents的标识。
硬币一般头像面是女王的头像,背面是动物。
为什么还会有10分,5分的硬币呢,因为还有$1.89这样的标价,给现金的时候,就会给回你10分。
只是让人相当不习惯的是,5分的硬币竟然是比10分大的。
6.3 物价
温哥华的物价是真的高,据说2022年,加国的通货膨胀达到了8%, 而物价上涨的幅度可能还不止于此,让我这个之前挣人民币的感觉压力山大。
和朋友提到物价这个事之后,他就说,你后面挣的是加元,那感觉就会好的啦。
即使挣的是加元,感觉压力也大嘛。
真的和深圳一样,「哪里挣钱哪里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6.4 税
据说加拿大的福利很好,但是羊毛出自羊身上,福利都是从公民身上收税收过来的,毕竟政府不会产生价值。
所以无论吃饭还是购物,小票上都可以看到加的税,购物需要交12%的税,分别是5%的联邦商品与消费税(federal Goods and Services Tax (GST)), 以及7% 的BC省销售税(Provincial Sales Tax (PST));吃饭要交5% 的税,可谓是雁过拔毛了。
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在国内消费,消费者感觉不到加的税呢,是否不需要加税呢?
正如我之前说的,「羊毛出自羊身上」,哪个国家都不例外。
宜家在国内的增值税大概是17%, 只是国内大部分商家的票据,应有关部门要求,都不会把税率打印出来。具体的税率,要开增值发票的时候才会展示出来。
只要不让羊知道羊毛出自羊身上就好。
7 网
坦言之,加拿大的手机网络是真的又贵又垃圾,25G流量的套餐,需要50加元,而信号又一言难尽。
在住处房间里面,即使是使用号称信号最强的Rogers 家的卡,也只有一格信号,在车库,就只能打紧急电话,信号完全没有了。
在刚搬进去,还没有装wifi 的时候,每天都是戒网治疗,而戒断反应又相当剧烈。微信文字有时能发出来,有时发不出来;晚上发不出去,早上能发出去。
要和家人或妹子语音聊天,只能到阳台外面去,温哥华的室外还只有不到10度,真的是一边聊天,一边在发抖;即使阳光信号也不稳定,有时延迟严重,说话靠喊才能听到。
我在想,即使我去贵州的深山里面,信号还是满格的;即使20年前也不需要如此通信吧。
移动,联通,电信,我应该向你们道个歉。
与同行一对比,你们都打出了苹果vs诺基亚的表现了。
8 天
总说国外的月亮更圆,晚上我盯着天空的月亮看,并不觉得更圆,但是脑海总是涌现苏轼的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能要十万里才能共婵娟了。
国外的月不见得更圆,但天着实更蓝:
9 地
加拿大人与动物相处得很友好,路边随处可见各种动物与飞鸟。
天上与窗外飞过的海鸥(看来以后吃薯条要当心了):
车库溜进来的松鼠,看起来像大号的老鼠
街上的兔子
10 乱
因为加拿大可以合法吸大麻,所以在温哥华市区中心,有很多人吸大麻。
初时,我还不知道那股刺鼻的味道是什么,直到舍友科普,我才知道,原来那是大麻。
在大麻味道飘进鼻腔时,也能理解为什么加拿大被称为「加麻大」 .
正如朋友所言,在国内吸二手烟,在这里吸二手麻。
另外,Vancouver 市中心也真的多流浪汉,让农村来的我震惊不已,不过舍友说这比对美国,真的算小巫见大巫。
有流浪汉的地方,治安自然不会太好;而downtown 商铺加装的铁闸门,也似乎在印证我的想法。
之前,温哥华市长也来了一波「清理低端人口」的措施,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但是,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又能把人赶到哪里去呢。
如果有工作,有住处,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想当嬉皮士。
只能说,没事多待在村里,离市中心远点来了。
11 花
来到之后才知道,温哥华有非常多的樱花,可谓随处可见。
4月的时候,樱花烂漫盛放,还有日本的樱花赏在温哥华公园举行。
人站在樱花树下,着实有种误入「樱花源」,「落英缤纷」的感觉:
blooming
12 语
在落地之前一直担心语言不够用,落地之后,意识到我的语言是「够用」又不「够用」。
「够用」是指日常生活,购物,工作交流基本都能应付过来,无障碍。
而「不够用」是指难免会出现「词不达意」,或者「欲语还休」的情况,说明表达能力还不够用;
此外,软件工程师的工程并不只是限于写代码,那是「硬技能」,还需要有对应的「软技能」,而沟通就是非常重要的「软技能」。
如果技术生涯还想继续向上走,免不了要与更多人,更多团队交流,要扯皮,要对线,单纯地say yes 和 no 都不够用。
语言可以说决定了技术生涯的天花板,所以现在每天还会去抽时间学习英语。
现在可以说是「沉浸式学习」,有更多地学以致用的机会,相信坚持下来,效果会更佳。
13 终
大半个月的时候,可以说看到了,体验到非常多不一样的事物与人文,但一切终究还是停留在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程度。
有朋友问我,这是我想要的么?
我只能说,还不确定,初到时,人容易被好奇和新鲜被迷惑,这最终只能由时间来赋予,由时间来洗尽铅华。
但有些理所当然的权利,在失而复得之后,却不会引起人的注意力,因为那是我们本就拥有的。
去地铁站坐车,再也不需要大包小包过安检。
打开网页,访问Google, 再也无需使用代理。
过了许久之后,我才突然意识到,无论线上或线下,出行都不需要被「安检」了。
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个小彩蛋:
以「衣食住行」开篇,但写着写着,干脆把子标题都用一个字代替好了,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有趣,就成这个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