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录
2 前言
我在高三的时候,每周有五节的语文课,我的语文老师陆老师总是会拿一节语文课,当作书法课,让我们练字。
陆老师认为,写作文能言之有物,切中要点很重要,但是答卷的字体也很重要。
可能同样的答案内容,字体写得好的试卷会比字体一般的试卷高5到10分。
而陆老师自身的软硬笔书法水平都很过硬,黑板板书相当漂亮。
明清两朝,有专门用于科举考试的通用字体,特点是:以乌黑、方正、光洁而大小齐平。
明朝称之为「台阁体」,清朝称之为「馆阁体」:
人终归是视觉动物,内涵固然重要,门面也不可或缺。
如果把工程师的职业当作事业的话,那么简历就是门面和敲门砖。
如果有足够的亮点的经历的话,再配上优秀的简历,可谓如虎添翼;
纵然经历不够亮点,一份得体的简历就如考试时的一手好字,同样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3 要点
所谓的简历,本质上和街边的宣传单,以及电视上的广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希望可以引起潜在客户的注意,把「商品」销售出去。
只是他们销售的是商品,你销售的是自己的「劳动力」。
而你的目标是在诸多的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你需要做的是「扬长避短」,把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展示给潜在客户。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人总是会对先看到的词产生先入为主的认知。
如果形容一个人:
勤劳,勇敢,善良,温柔,俊美,卑鄙,下流,肮脏,贪婪,邋遢。
你对他的印象是好是坏呢?
那下面这个人呢?
卑鄙,下流,肮脏,贪婪,邋遢,勤劳,勇敢,善良,温柔,俊美。
你对他的印象是坏是好呢?
同样的内容,调换了顺序,给人的认知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最引以为傲的内容(比如你的经历,学历),放在简历的前面;
再把你觉得弱势的内容(比如学历,经历),放到简历的后面。
4 结构
我个人习惯是会在简历中呈现五部分内容:「联系方式(Contact)」, 「职业经历(Employment)」, 「项目(Project)」, 「教育(Education)」, 「总结(Summary)」。
放在最前方的,毫无疑问是联系方式,不然潜在客户对你再感兴趣,找不到你的联系方式,也是抓瞎。
其次就是教育,职业经历,总结的顺序。
我个人的学历不占优势,只有本科学历,又非名校,根据「扬长避短」原则,「教育」就被我放最后了。
因为我自己在三家所谓的大厂打过工,所以职业经历更有优势,所以「职业经历」放在前面。
而「项目」大多时候与「职业经历」挂钩,逻辑顺序上,在职业经历之后,所以结构就变成:
- 联系方式
- 职业经历
- 项目
- 总结
- 教育
结构推荐是这五项,顺序就根据个人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了。
5 格式
联系方式与教育没有太多值得说道的点,可谓千篇一律。
主要聚焦点还是在项目和职业经历上。
5.1 职业经历
职业经历的格式也相对固定:
「公司」,「地点」,「担任的角色」,「工作时间」
「在公司中负责或参与过的项目,一句话概括」:
- 参与xxx 项目,负责xxx 的开发,达成了什么成果
- 负责xxx 项目, 设计,开发xxx, 取得了什么项目成果
- 负责xxx 项目,…
在职业经历中一句带过项目经历,进而引出下文提到的项目经历,相当于承上启下。
当然,如果项目太多,也需要作相应的增减。
5.2 项目
可能会有朋友觉得项目和经历着实没有什么好写的,或者写出来的内容类似:
服务编码,前后端对接,测试
功能开发并上线
每个项目和经历总是有东西可以写的,成功的项目有可写的内容,失败的项目也有可写的内容,只要有思考,总是有输出的。
那么思考的方式是什么呢?
5.2.1 STAR method
就是之前在《软件工程师的软技能指北(三):高效交流篇》提到的 STAR method 这种结构化的思考和沟通方式。
所谓的STAR method, 是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分别是: Situation(场景), Task(任务), Action(行动),Result(结果)。即:
- situation: 描述问题的背景,这个问题是什么,以及你为什么需要做这个事情
- task: 你具体的任务是什么,你需要做什么,你的角色是什么?
- action: 你做了什么事情? 你的行动是什么?
- result: 项目结果如何? 最好用 可量化 的指标来呈现.
通过STAR method, 以结构化的方式来思考,并呈现你的项目,描述你的职责与成果。
xx 公司/xx 项目, 时间: 2020.03-2020.xx
- 项目背景一句话、
- 自己在项目里负责的工作
- 用到的技能/思考的过程或者难点攻克的过程
- 项目的结果或者我的成绩
例如:
服务编码,前后端对接,测试
就可以修改成:
负责xxx项目开发与设计,主导前后端契约设计,前后端并行解耦开发工作,项目用时1个半月成功上线,日访问用户20w, 页面浏览量100w, 峰值访问1000/秒,服务平稳无故障。
这不比平铺直述更有感染力嘛。
5.2.2 量化指标
量化的数字让人更有印象,会让你的经历更有说服力,也更能突出你自己的成绩:
如非量化的指标表述:
项目重构之后,服务性能与可用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难免让人觉得说明力不足
项目重构之后,压测TPS从100/秒增长到1000/秒,系统的不可用总时长从上线前的2小时下降到20分钟,系统可用性从99.9% 增长到99.99%
这个又可以呼应《软技能指北(三):高效交流篇>》》的「云雨伞」模型,通过数据来表述「云」,增加说明力。
6 排版
所谓亮眼的简历,无非是「优秀的内容」+ 「简洁耐看的排版」。
「内容」值得每个工程师花心思去构思,但花时间去「排版」却大可不必。
所以写简历,我只推荐使用 LaTex, Word 还是算了吧。
有朋友可能不熟悉 LaTex, LaTex 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Leslie Lamport(就是那个发明 Paxos 共识算法的大神) 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排版系统,遵循「展示与内容分离(separating presentation from content)的原则」, 顺便说一下, HTML 和 CSS也是依照「展示与内容」这样的思路。
即使用户没有排版和写代码的经验,只需要根据模板填入内容,就可以生成精美的出版刊物。
想熟练掌握Latex, 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但是如果只是用来写简历,只需要掌握几个简单的宏即可, 难度只比Markdown高一点.
本地安装和使用LaTex 相当麻烦,所以强烈建议使用网页版本的LaTex 服务,如 Overleaf: https://www.overleaf.com/, 所见即所得, 非常简观,对类似我这种Latex 新手非常友好.
至于简历模板, Overleaf 本身有很多的简历模板分享,Github上也有许多类似的项目,如 https://github.com/billryan/resume, 只要把在 Overleaf 上把内容填入到模板中,即可生成一份好看的简历:
如果是应届生,推荐简历在一页内,在职的工程师,简历最好也不要超过两页,太长的简历没有人会去细看的.
6.1 照片
是否要放照片,这个取决于行业和自身特点,遵循「扬长避短」原则即可,如果形象得体,大可把照片也放在简历中。
6.2 文件格式
只推荐pdf,因为这是一种通用的文件格式,相当多的工具都能打开pdf.
我既不推荐使用word 写简历,更不推荐发送word 格式的简历。
因为并非人人电脑都有装office 办公软件,不一定能打开;此外,版本不正确,或者相应字体没有安装,可能就会导致精心排版的简历乱掉了。
简历文件命名: 姓名_[公司/学校]_联系方式.pdf, 对于毕业生而言, 就把「学校」后缀带上, 对于已经工作的打工人,就把「公司」带上.
切记不要以「简历.pdf」这样的文件来命名,HR可能一天收到几百封简历,
她完全有可能不记得自己是否打开过「简历.pdf」这个没有辨识度的文件.
7 投递渠道
写完简历之后,免不了要向潜在客户推销简历,就我个人所知的几个渠道: 内推,官网,第三方招聘网站,猎头,优先级分别是:
内推>>官网~=猎头>>>第三方招聘网站。
无论是找相熟或者不认识的朋友,内推总是投递简历的最优推荐,因为有人可以帮忙跟进处理进度。
无论过与不过,都可以马上知道结果,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石沉大海
如果心仪公司没有相熟朋友,也可以在脉脉或者Linkedin上找人内推。
别人一般都很乐意的,部分公司还对内推有奖励。
如果实在是找不到人内推,官网也是一个备选项,一般公司的简历系统都会对处理时间有规定,简历起码都会被处理到,但有可能渺无音讯。
2022年时曾经去 Indeed 官网投递,几天后直接收到拒信了.
比较有趣的是,在收到拒信之后, Indeed的招聘人员却在Linkedin 上面加我了.
像「Boss某聘」这类的第三方招聘网站,一般是投递没有「官网」或者内部招聘系统的公司的选择。
毕竟HR连官网的简历都有可能处理不过来,着实不大可能去第三方网站上捞简历,只有在要应付指标的时候,才会上去捞一下。
当然,把简历直接给到「Linkedin」,「脉脉」之类的三方招聘网站的HR, 那就是属于选项一的「内推」。
最后才聊到「猎头」,「猎头」本质上是把你的职业当作商品,你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未来与他们关系着实不大,
所以他们给你推的不一定是满足你规划和兴趣的公司。
但「猎头」比第三方网站要强的地方在于,他要把「你」这件商品成功销售给他的客户,也就是你入职成功才能获利,所以我们作为求职者与「猎头」是有共同利益的.
关于筛选无用的猎头和招聘消息,我有个简单的小技巧:
我在「Linkedin」上,把我的First Name 设为「啤酒的Emoji」,Last Name 才是「我的姓与名」。
所以那些没有看过我信息,直接私聊发送招聘信息的,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连我名字都没有写对的人,还能指望什么呢。
8 抛砖引玉
我按照上文提到的技巧,结构与格式来整理了一下自己拙劣的履历:
9 趣事
之前,在博客和公众号上发了一个内网看到的 Amazon的国内专场招聘,给有兴趣去加国血汗工厂打工的朋友分享了这个信息。
然后,过了一周后,我的个人邮箱收到了这个专场招聘的另外一位recruiter 的邮件,推荐我去参加这个专场招聘,因为我曾经用自己的个人邮箱给 Amazon 投递过简历。
只是这位recruiter 不知道我入职,并且与她同组的另外一位同事沟通过这个专场招聘的事。
就变成了我这个帮忙发专场招聘信息的人,最后究竟也收到了这个专场招聘的邀请。
10 总结
一份优秀的简历就好比一份宣传册子,可以更好地向我们的潜在客户推销自己。
但功夫在平时,简历的内容最终也是日常积累的呈现。
扎实做好日常工作,成为一个靠谱的人
金玉其外固然好,内有乾坤两相宜。
按照一位长者的话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